道言合一:論統攝《四庫全書》與生命開顯(屈思宏)
二零二五年十月
學者懷特(James Emery White)曾哀嘆福音派對知識的貧乏,他指出:「當公眾對靈性特別開
放,並渴望得到遠見時,基督徒的心智卻常常顯得空洞、被動,且更多反映眼前世事。」1 對
他而言,閱讀對基督徒至關重要,因為它能裝備我們,以回應這個複雜的世界…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五年十月
學者懷特(James Emery White)曾哀嘆福音派對知識的貧乏,他指出:「當公眾對靈性特別開
放,並渴望得到遠見時,基督徒的心智卻常常顯得空洞、被動,且更多反映眼前世事。」1 對
他而言,閱讀對基督徒至關重要,因為它能裝備我們,以回應這個複雜的世界…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五年七月
引言:本文嘗試從天台宗「一念三千」與「無情有性」的哲學觀念出發,探索並發展一套基督
教末世論的詮釋路徑。藉由此指出:在新天新地的實現之中,信徒將完全進入與上帝之間永恆
的契合關係…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五年四月
《解深密經》給窺基法師譽為「經中之論」 。1 此經不僅是「學習唯識宗必讀的典籍」,2 佛學家羅時憲先生亦曾在一次課程中指出, 《解深密經》… 查看更多
二零二四年十月
聖維克托的理查德 (Richard of St. Victor) 是一位中世紀神學家,他常與社群三一聯繫在一起。 社群三一論強調三一內的神格關係 (intra-divine personal relationship),強調聖父、聖子和聖靈在這關係中有獨特位格… 查看更多
二零二四年七月
本文嘗試以奧古斯丁及聖維克托 (Richard of St. Victor) 的三一論為理論基礎,在三重心識 (阿麼羅識、阿賴耶識、末那識) 的框架上,分別建構心靈三一及社群三一,指出兩者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之一體兩面,並在這愛的進程中透過基督與聖靈的工作與天父合一…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十月
本文以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為理論基礎,嘗試把傅偉勳的「創造的詮釋 學」統攝於大乘基督教九識系統中,使詮釋方法與生命本體融合為一,進而開 展「生命詮釋學」,包涵了本體與創造…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四月
過去系列拙著曾嘗試吸納大乘佛教,以發展基督教文化神學。1 其中借助牟宗三先生所指 「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模型」,推論出聖靈為如來藏,在人心中開創阿摩羅 識,因而能開啟真如門,參見世間一切法背後的上帝心意…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一月
拙文〈「一心開二門」: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以下簡稱〈二門〉) 嘗試吸納大乘佛教「一心開二門」,發展基督教的阿賴耶識二門結構,以聖靈為 如來藏。因這結構,便於〈如來藏復和神學: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二年十月
本文按《文化中國》所登拙著,〈「一心開二門」: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以下簡 稱〈二門〉),接續思考。1 〈二門〉借用牟宗三先生所指,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 模型」…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二年六月
牟宗三先生指出「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模型,可以適用於儒、釋、道三 教,甚至亦可籠罩及康德的系統」。1 為此,他比較佛教《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 門」與康德的「現象與物自身」,認為「真如門就相當於康德所說的智思界(noumena), 生滅門就相當於康德所說的感觸界(phenomen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