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不能失系列三:早期信徒必讀的實踐神學 (中)(徐濟時)
二零二三年十月
引言:革利免達哥林多人前書(I. Clement/ THE FIRST EPISTLE OF CLEMENT TO THE CORINTHIANS)1 的新約正典地位,2 及得上同期的啓示錄,與《十 二使徒遺訓》同出於最早期。《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尊此書為「可能是第 一世紀新約以外最重要文獻」…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十月
引言:革利免達哥林多人前書(I. Clement/ THE FIRST EPISTLE OF CLEMENT TO THE CORINTHIANS)1 的新約正典地位,2 及得上同期的啓示錄,與《十 二使徒遺訓》同出於最早期。《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尊此書為「可能是第 一世紀新約以外最重要文獻」…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十月
本文以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為理論基礎,嘗試把傅偉勳的「創造的詮釋 學」統攝於大乘基督教九識系統中,使詮釋方法與生命本體融合為一,進而開 展「生命詮釋學」,包涵了本體與創造…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十月
天人合一哲學,是中國對宇宙人生整體的參悟,這是綜合性的全體視野,其思 想的規模,主要來自易學的天、地、人思維框架,視宇宙萬物和人是一個整體 世界相關的世界,由「太極」所生,太極生乾坤,交互作用始生成無數事件, 每事件中有人與事物的互動…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七月
引言:現今新約學術界,漸多留意一批被忽略甚至被遺忘的最早著述,它們出 自與耶穌門徒(新約作者)有密切關係的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原稱 apostolic men (apostolici) 的使徒教父(Apostolic Fathers,第 6 世紀才稱此),他 們地位比後出為今天追捧的教父(Church Fathers)更高…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七月
在新約聖經各卷福音書的記載,都不約而同稱呼耶穌為拉比。1在較早期的中文 聖經譯本裡,沒有將夫子或老師(διδάσκαλος)翻為拉比(Rabbi)。已故丘恩處牧師 早於 1999 年出版的《猶太文化傳統與聖經》已討論到拉比耶穌這個課題…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七月
中國文化的一個特別宇宙人生哲學理念,稱為「天人合一」,是宇宙真理與人生 價值結合為一體,也是一人生修養所達的境界,是聖人仁者的境界。這是一種 天人同一本體的思想,在上古已萌芽,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核心靈性方向及人 追求成聖之目的…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四月
對聖經本質的理解決定了解經的原則。聖經原是上帝子民對上帝作為及對其信仰的見證文 字,信徒對上帝的信仰即建基於其所經歷的事件之上。換言之,聖經所記載的是祂的故事 (His Story, History)讓其子民在自身的生命故事中去信仰、信靠祂——父上帝…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四月
梁燕城博士在當代基督教神學和教牧群體中相對特殊,這首先在於他曾經接受 「中國哲學」方面的系統訓練,多年來亦始終致思於儒、道思想與基督教神學 之間,並且多有論著發表。他所倡導的「中華神學」…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四月
過去系列拙著曾嘗試吸納大乘佛教,以發展基督教文化神學。1 其中借助牟宗三先生所指 「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模型」,推論出聖靈為如來藏,在人心中開創阿摩羅 識,因而能開啟真如門,參見世間一切法背後的上帝心意…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四月
系列序:神學長征中失遺不少重要著作,中華神學要重拾以追植於整全道統,更求察識其中 忠於聖經之「道」,務求真理當道。歷代神學,僅為真理作詮釋,於上世紀受惠於前所未有的 語言哲學探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