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時‧牧師/博士

中華神學研究中心顧問(學術策劃)

不少信徒聽到「神學」,就覺艱澀納悶;再加「中華」這八股味,更會敬而遠之。成立僅一年的「中華神學研究中心」(ctrcentre.org),聽起來像搞小圈子神學的書生在「圍爐取暖」,與教牧信徒無甚關係。非也!本文就是要打破如斯誤解,讓您看到是息息相關呢!

自唐朝基督宗教(景教)來到中華大地,因與中國處境的磨合屢出問題,以致歷代發展艱難。共產中國執政直到文化大革命逾四分一世紀,在西教士離境下外界以為基督教再度花果飄零、無以為繼之
際,驚悉教會竟能絕處逢生、開花結果纍纍。及後教會在改革開放幾十年間,更從初期老一代貧農發展到新一代中產,人數成萬上億。然而,這一種「興旺」現象,並非必然延續下去。

在經歷過已知的挑戰中,其實一直存在著隱藏的更大挑戰,就是基督教的本色化/處境化這方面、一直未受重視甚或未被察知。這可從以下得見,就是兩岸四地的教會以致海外的華人教會,仍然追捧過往「西方打造(好)」的一套信仰內容和模式,不斷「打包」接收;這反映在我們大量翻譯西方神學的經典名著吸吮其養份、往西方各家各派神學院(跟師)受「道」後緊跟所學培訓教牧信徒、長期採用Awana、啟發課程、成長八課等,奉之為「名牌正料」(同時留意有否新貨色),所費或不菲,但不作任何後悔。

幾乎上述一切都是舶來品,我們甚至不覺用舶來品有何問題,就好像用西方名牌化妝品自我「造化」有何不妥?當然,在中國製的產品仍處低劣之時,只要好過咱們的都是佳品,但也要反思其並非
「絕品」呢。今天,當中國繼日韓後「超英趕美」並已在某些高科技追得上甚至越過西方的時候,我們是否也醒覺到神學(下解有別於真理)方面,我們是否也有能力「度身訂造」神學自我供應嗎?難道港台美加從西方名校訓練出來的大批教牧教授,仍不夠功力自製一些
「好東西」對應華人文化及教會的切身需要嗎?

當我們看到很多地方的華人教會都出現增長停滯(尤其是青年人),頓成為一個待研判的現象學,到底哪裏出了問題?會否就是神學的處境化未能對應新一代的需要?而他們的信仰需要,未必一定是渴慕追隨西方一套、照單全收如上一代。倘若我們「大人」能在他們重視的本土意識方面,幫助他們如何從本土尋其根,就可以從「西體中用」逐步轉向「中用中體」邁前一步。這還可走出世代對立甚或對抗的循環呢!

核心問題是,華人教會素有這一個美麗誤會,就是認為我們追求的應是真理而不是神學。所以教會要專一做好真理的教導,要避開神學、免生爭拗。然而,除非我們不解釋真理,因為真理一經解釋,就難免出現不同的解法。這就是神學答案的多元性。

茲舉一例,「信主得救」是真理(甚少爭拗),但會生發以下情況:一,當信主得救的人後來離開主甚至反對主,那麼不少人自然會問:這些人仍得救嗎?要回答此問題,就必然涉及解釋。有些牧者用某些經文解釋為「仍能得救」,但另一些牧者用另一些經文解釋為「不能得救」,到底誰對誰錯呢?這就是避無可避的神學爭辯;二,中國有幾千年歷史,耶穌在世前的人(如孔子)未聽過福音,自然未能信主,他們能得救嗎?這問題在解答時,確實在西方的神學解釋上,出現得救不得救兩派的爭論(不代表真的沒有聖經答案);三,虔誠的天主教徒、獻身的神父修女得救嗎?我們還可問上很多與得救有關的問題,其中難免出現爭拗。其實,無需為此擔心,解決方法如下:

當真理被人提出各樣問題時,答者應先「問其所問」,這就得出兩個回答方向:第一,若其問題有問題(如全能神能造出己不能動大石嗎?此問含全能和不能矛盾),就可證指「問題不成立」而不必答;第二,若問題無問題(即問題成立),可以答(解答)並且無須懼怕展示不同的答案(若找不到聖經真理有標準答案)。因這不是絕對性真理的問題,而是人所知有限、往往只能以相對性神學作答。因為,神學的本質,就是回應不同時代處境文化的人提出對真理各式詢問,而其所問未必一定在聖經找到直白的答案,那就揣測推理出可能不止一個的答案,而彼此或會產生「神學爭拗」,不用見怪。所以最重要的是,各人勿將相對神學之觀點「定死」為絕對真理,那各人就可放下爭
拗。這亦應合華人文化的「以和為貴」,亦可理順慕道人士提出其以為是絕對真理(但實為相對神學)的問題。所以,「不容問不欲答」這兩種避諱,反會形成教會反智氛圍,也就吸引不到好學好問的人來教會。新世代學歷提高喜發問本是好事,教會反而流失這一代,與此不無關係。

因此,教會的教導事工如自身的主日學或引入的查經講經班,勿誤以為教好聖經(各書卷的)真理,就大功告成,其實這已涉及複雜艱深的釋經學(同樣有神學爭拗),絕不易教得好。無論如何,「教聖經」還要教「由聖經真理引申出的神學問題要如何應對」。因此,教聖經之外也應教進階性的神學歷史倫理等,以助信徒明白「前人如何將聖經真理應對現實處境」及知道前人的得失和曾發現的問題和爭拗(那就不用咱們要再爭拗)。誠然,教會要同步培育聖經科及聖經科以外的老師,才能應付多科需要。如此,教會的栽培才能周全,好使信徒從吃奶到吃乾糧,長大而不自滿。如此的教會,才有充分的辨識力,應付世俗挑戰而能站穩;正如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9至11節為教會所求(和合本修訂版):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不斷增長,使你們能分辨是非,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誠無可指責的人,更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歸榮耀稱讚給上帝。

說了這麼多,都是和「中華神學研究中心」有關。因為推動中華神學,就是要更好地回答,由中國及世界各地華人所提出中華民族關注的信仰問題。二千年來西方教會出現的問題與答案,不一定是華人存在的問題或需要知道的答案(只得個知字而無用)。

我們有過去傳承和未來開創的大量本色/處境信仰(信教)問題,我們宜重整優先次序,西方的問題答案不宜繼續在神學院和教會的栽培上繼續獨佔鰲頭。此說並非不要(也不應放棄)這些寶貴的神學資產,而是要加添更多「中華元素」,以兩條腿走上前路。免得落後於急變的世界到一個地步,追趕不上而被淘汰。

這有眼可見,就是二千年(新教五百年)之久的西方教會到了急變的近代,增長下滑,並丟失本有的社會影響力,信仰淪為私人化。有二百年歷史的華人教會(開枝散葉到世界各地一度蓬勃),今天在不少地方的增長,已呈下滑(如香港和美加),恐怕已步入西方教會的衰落。究其因,1949年政局改變,帶來國境外華人教會的開荒期,重視傳福音辦教會。但第一代信徒往往領受了福音就安於教會內過「小圈子」肢體生活,又未能有效帶領兒女繼續在教會接棒下去,這可見諸不少教會僅有「增長」的是白頭人,如此再過幾十年就大可關門。僅一兩代就斷代的華人教會,彼彼皆是。

今天年輕一代不入或離開教會,主因之一是真理及其引伸出來的神學,僵化成八股文或「離地」不入世。中華神學的建立和推動,實是力求基督信仰能植根於我們傳承的文化和當代的處境,好使華人教會營養均衡(中西並重、古今兼善),就能生機旺盛、見證有力。

※ 本文沒有版權限制,歡迎影印轉傳。

如希望進一步了解中華神學研究中心,請與香港文更同工聯絡:

電話:(852)2393-9440 

電郵:info@ctrcentre.org

網頁:www.ctrcent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