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基督教永恆天人合一論 (下篇)(屈思宏)
二零二四年十月
聖維克托的理查德 (Richard of St. Victor) 是一位中世紀神學家,他常與社群三一聯繫在一起。 社群三一論強調三一內的神格關係 (intra-divine personal relationship),強調聖父、聖子和聖靈在這關係中有獨特位格… 查看更多
二零二四年十月
聖維克托的理查德 (Richard of St. Victor) 是一位中世紀神學家,他常與社群三一聯繫在一起。 社群三一論強調三一內的神格關係 (intra-divine personal relationship),強調聖父、聖子和聖靈在這關係中有獨特位格… 查看更多
二零二四年七月
本文嘗試以奧古斯丁及聖維克托 (Richard of St. Victor) 的三一論為理論基礎,在三重心識 (阿麼羅識、阿賴耶識、末那識) 的框架上,分別建構心靈三一及社群三一,指出兩者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之一體兩面,並在這愛的進程中透過基督與聖靈的工作與天父合一…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十月
本文以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為理論基礎,嘗試把傅偉勳的「創造的詮釋 學」統攝於大乘基督教九識系統中,使詮釋方法與生命本體融合為一,進而開 展「生命詮釋學」,包涵了本體與創造…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四月
過去系列拙著曾嘗試吸納大乘佛教,以發展基督教文化神學。1 其中借助牟宗三先生所指 「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模型」,推論出聖靈為如來藏,在人心中開創阿摩羅 識,因而能開啟真如門,參見世間一切法背後的上帝心意…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三年一月
拙文〈「一心開二門」: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以下簡稱〈二門〉) 嘗試吸納大乘佛教「一心開二門」,發展基督教的阿賴耶識二門結構,以聖靈為 如來藏。因這結構,便於〈如來藏復和神學: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二年十月
本文按《文化中國》所登拙著,〈「一心開二門」: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以下簡 稱〈二門〉),接續思考。1 〈二門〉借用牟宗三先生所指,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 模型」…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二年六月
牟宗三先生指出「一心開二門」為人類「普遍性的共同模型,可以適用於儒、釋、道三 教,甚至亦可籠罩及康德的系統」。1 為此,他比較佛教《大乘起信論》之「一心開二 門」與康德的「現象與物自身」,認為「真如門就相當於康德所說的智思界(noumena), 生滅門就相當於康德所說的感觸界(phenomena)… 查看更多
二零二二年四月
著名日本京都學派禪宗大師阿部正雄 (Masao Abe,1915-2006) ,一生致力於基督教與佛 教的對話。他以「動力空」(dynamic suyata)的哲學概念解釋《腓立比書 2:6-11》,重新 理解倒空基督論(kenotic Christology) ,卻引起了基督教學者的極大關注與回應… 查看更多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
中觀哲學的二諦概念,是用以區分存在與超越。「諦」者,道理的意思。「世俗諦 」(Saṃvṛti) 就是指對世間一切相,包括概念與言說。「勝義諦」(Paramārtha) 卻是超越一 切世間相,以體現真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