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年十月

《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

漢語聖經協會2003年出版

編輯委員會:盧龍光(主編)、曹偉彤、周永健、禇永華、郭鴻標、賴品超、戴浩輝、黃錫木。

「字典」往往是閱讀人和研究者必備的第一部助讀性參考書,當然不代表其充分性,但其必要性,就十分肯定。「查字典」能盡量減少人云亦云、望文生義等毛病,所以好的字典,在今天資訊爆炸(充斥劣料)的網絡新時代,就更加重要了。

這一本工具書孕育自1998年,從編委會可見當時香港主流的神學院皆有教研人員參與其中,顯示本書的學術高水平和代表性。

「主編序」稱原計劃本書是在香港及內地分別出版,可知其設定閱讀對象之廣闊。本書希望解決兩岸三地長期存在的翻譯差異引致混亂的問題,尤其針對神學生及翻譯工作者所需。

至於內容方面,本書聲稱有如下特色:「所收錄的名詞大部分不會在普通的詞典中出現……不但搜羅了西方神學界使用的詞目,同時也收集了一些在亞洲和華人神學界通行的詞彙,還加上15個附錄項目。」

附錄佔全書近三分一篇幅,內容豐富,如包括華人很看重但不知其詳的「聖經經文、抄本、譯本」(內中分出四類正典書目:新教的、猶太教的、天主教的、東正教的),甚為重要。另外,附錄也詳細展示「舊約次經和偽經」、「新約次經和偽經」。這些資料,能助讀者知曉66卷正典以外的天地,增廣見聞。

本詞典主要涉及聖經研究、教會歷史(特包括來華宣教士)、神學教義和禮儀信仰等詞目,達90萬字之多。使用法如一般的字典方便,並貴在能將兩岸三地不同的譯詞羅列,且大多譯詞加上精簡的解釋。這兩方面,是網上資料的作者(或無作者)未必能說得準、做得好的功夫,所以本詞典仍是今天水準參差的網絡世界(包括維基百科、百度)以外,一本應在身邊的工具書。

最後或有需要一提,本詞典羅列的相關人物範圍,欠缺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筆者發現所欠的至少有:影響倪柝聲極大的西教士和受恩Margaret Barber (1866-1929)、享譽聖經神學界的Geerhardus Vos(1862-1949)和George Ladd(1911-1982)、北美福音派領航的Harold Ockenga(1905-1985)、有在生的Billy Graham (葛培理∕葛理翰)(1918-2018)卻無同等影響力的John Stott(1921-2011),誠屬美中不足,盼其再版時補漏。補一句,知識無價亦有價,「破費」購買正版的著作,能支持寫作人無後顧之憂(有收入)、寫多些好書,互惠互益,是所至盼。